你还记得“7.23温州动车事故”吗?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两辆动车追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互联网社交网络代表性产品——新兴的微博客因此出现“颠覆性”的危险。
动车事故发生后5天之内,3亿条微博在讨论此事!这有什么意义?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主要场,从论坛、博客和跟帖,转移到微博客,标志着场的规模陡然大了一百倍!
3亿条微博里有什么?有直播现场情况的、有转发寻人信息的、有传播爱心举动的,还有不少不实信息和谣言,但更多的,则是吐槽和质疑政府现场救援和事后应对的批评声音……政府有关部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微博客平台的运营商、突然有了强势话语权的网友们,都有些懵圈了……
微博客仿佛是个瞬间成长起来的巨型怪物,大家都不知道该拿它如何是好,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声音,有人叫好,有人担忧,甚至有人建议“关掉”,因为“太可怕了”……人们把目光投向政府主管部门。
当年10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北京不事张扬地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名称叫做“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 会上除了各界代表畅谈运用微博客的体会,当时的国家网信办主任发表了态度积极的讲话。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们,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可不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座谈会,它的实际意义可能是划时代的。
会议向全社会、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对待微博客的态度——不仅不抗拒、不打压,反而要积极运用、发挥作用!
晚些时候,中办国办还下发了专门文件,对微博客的建设、利用和管理提出意见,更是在这个问题上“一锤定音”,从此微博客在中国进入高速且健康的发展轨道。大家很快发现,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等,纷纷注册微博客账号,“政务微博”、“媒体微博”以及“专家微博”蔚为大观,形成气候。中国网民们在这个公共话语平台上各抒己见,充分参与国家公共生活。微博客这个社交网络迅速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影响着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微博客在中国互联网舞台勃然兴起、有惊无险、有序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政府对待互联网科学、积极态度的写照。“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大力推动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目的是让互联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正如习总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发展我国网信事业的目的是让互联网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中国党和政府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我们迎来了中国互联网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中办国办下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这份文件,对于推动移动互联网在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度运用做出重要部署。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热情地欢呼: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春天,来了!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互联网最亮丽的成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信息经济傲视全球。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称,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规模达到18.6万亿元(3.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27.5%,增速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3-4倍。而在2002年,信息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仅为11%,信息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功不可没。
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以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新生型信息经济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移动互联网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
第二个方面更为重要,信息经济快速发展,既挑起了国民经济的大梁,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动能新旧转换的催化器,“互联网+”更是为经济发展培育了一系列新范式、新价值、新模式和新生态。中国互联网的重心,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地扮演带动中国经济转型换挡的“引领者”角色,“互联网+”开始融入并改造各行各业。对微信企业号运营者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占比最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传统行业也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工业电子商务、服务型制造、定制化生产、分享经济等新模式走向成熟,成为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着力点。信息经济发展引领整个社会走向“万物互联”。
《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着眼于“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和“强化移动互联网驱动引领作用”,部署通过“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消除制度性限制”“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等工作,充分激发信息经济活力。
“1207亿!今年再次刷新天猫双十一单日成交记录!”“京东‘双11’半日交易额即超去年的全天交易额!”每年的“双11”,都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成绩单的展示时刻。
eMarketer的研究显示,中国2015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零售额增长了85%,达到3340亿美元,是美国市场规模的四倍以上。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去年6月公布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称,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领袖,中国七大零售公司以电子商务为主,美国则还是传统零售巨头。
无怪乎,特朗普上任之前见到的唯一中国人便是马云,马云“阿里巴巴有意通过旗下电子商务平台为美国创造预计100万个工作岗位”承诺,更是让包括特朗普在内的许多人,充满了想象力。
事实上,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超常发展,是中国政府竭力扶持的结果,这也体现中国政府在发展大国经济上抓重点、抓关键的智慧。 以生鲜电商行业为例,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生鲜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不仅保障了城里人餐桌的鲜美、健康,更是开启了我国农产品品质升级的大幕!越来越多地方看到了凭借电商平台做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前景,国产水果也可以卖出跟进口水果一样高的价格,新农业热潮如火如荼!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东风,更让很多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梦。
就在前不久,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还联合发布《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首次赋予电子商务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 确立了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络零售总额10万亿元和相关从业者5000万人三个发展指标。
根据CNNIC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6.95亿。
这6.95亿部手机,连成了一个生活互联网,老百姓的整个生活几乎都搬到了互联网上,搬进了手机里。 我们通过“饿了么”、“美团”点餐,大江南北特色菜吃个遍,“吃”不是问题;我们在“淘宝”“天猫”上“剁手”,四季衣服到家,“穿”不是问题;我们用“滴滴”叫专车、用“摩拜”找自行车,“行”不是问题;我们在“链家”上找房、在“土巴兔”上一站式下单装修,“住”也不是问题……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出行旅游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因为移动互联网,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利。
无怪乎,CNN记者Will Ripley在北京试验“24小时无现金生存”毫无压力,连呼“中国的移动商业已经把美国远远拉在后面”“中国人跨越了信用卡阶段,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2016年,我国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微信月活跃用户超8亿,其中超过六成用户使用过微信的各种生活服务功能,包括手机充值、买电影票等等,吃喝玩乐消费渗透率最高。微信支付累积绑卡2亿人次,接入超过2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支付宝“双十二”活动覆盖线万商户。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支付场景极大丰富,消费升级水到渠成,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毕竟,生活水平实打实的提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习主总一再强调“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也部署“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繁荣发展网络文化”。
移动互联网之于文化是何意义?2016年底,天后王菲时隔六年再开个唱,你可以花几十万买到亲友区的现场观赏票,也可以花30元体验VR直播,也可以一分钱不花用手机APP看免费直播。同一场演唱会,不同人有不同的途径参与其中,这就是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创造的文化选择。高雅文化不再有金钱门槛,精神生活人人平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给每个网民都创造了文化“入口”。
在“互联网+”概念风行之前,互联网在文化产业领域早已如火如荼,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都展现了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力。有业内估计,2016年底,互联网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占比将达到70%。
尤其是随着移动视频的应用和发展,互联网由文字的时代转为视频时代,文化产业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更是一再突破人们的想象,甚至“文化”的概念都正在经历历史性的颠覆。
以网络视频为核心,辐射直播、商城、游戏、文学、社交、电影票务等多种服务的视频生态圈逐步形成,带动整个数字娱乐市场上下游产业的繁荣。2016年还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IP热、网红经济、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粉丝经济……这些新新人类的文化现象都应移动互联网之运而生。 5.45亿手机视频用户们正在一站式体验文化盛宴,你还在等什么?
刚刚下发的《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专门部署了依托移动互联网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互联网怎样应用于治国理政,怎样致力于提升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是中国政府始终如一的追求。
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各级政府机关很快开办了政务官网。“723动车事故”后,在政府的推动下,很快出现了政务微博万马奔腾的局面。 截至2016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5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2.5098万个,公务人员微博3.9424万个。微信平台成长起来后,“双微”(微博、微信)成为政务账号的标配。目前政务微信公众号已逾10万个。
政务“双微”首先在舆情回应上担负重要使命,但是各有分工。 政务微博主要是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努力让老百姓“在众声喧哗中听到政府的声音” ,而政务微信主要是信息解读和政务服务,努力让老百姓“在众说纷纭中听懂政府的声音”。 各级政府加快“两微一端”线上布局,推动互联网政务信息公开向移动、即时、透明的方向发展。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意见的《实施细则》,都要求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府机关的线上为民服务、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也取得积极进展。 不仅支付宝和微信等网络支付平台上的城市服务功能越来越便利,涉及民生类的网上缴费环节陆续打通,而且多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政务信息上网等工作机制越来越完善,老百姓再也不用为了找政府办事“跑断腿”,甚至都可以在线申请护照等。
习总多次论述中都强调,要重视来自网络的声音,“老百姓上了网,就上了网” ,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
发声就是关注,批评更显关心。 互联网成为表达的重要场所。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成为用“互联网+群众路线”的典型案例,各地省市县“一把手”10年累计回应网民留言突破62万项,59位省委、省长通过人民网与网民互动,2000多位市县一把手公开回复网民留言,网民通过这一渠道给家乡“父母官”发的帖文提供的政策建议则超过100万项。2016年8月,四川省委王东明在《致人民网网友的一封信》中向网民承诺,“对大家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办理、及时反馈,构筑起网上网下的同心圆,共同为推进四川‘两个跨越’贡献智慧力量。”
每年前,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都会推出“征集”, 网民在网上的留言甚至能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起,“网络举报专区” 成为各大网站的标配,网民随时随地可以上网举报公权力违法乱纪现象。这种“广开言路”的情形史上前所未有,世上也绝无仅有。
移动互联网发展为老百姓赋权,每个用户都拥有了更充分的公共话语权。 “随手拍”“向总理提问”……监督公权力、参与公共事务更加便利,而且发声就会有影响、有回应。这何尝不是一种“中国式”?
20世纪90年代,当互联网刚刚接入中国时,有西方某大国一位曾经预言,“有了互联网,我们就有了对付中国的办法”。 此人的言下之意是互联网是中国党和政府的天敌。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人民看到的景象是,互联网成为推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亿万网民学习、生活、工作不可离开的工具,成为中国党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不过,还是那句话:“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它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也造成不少麻烦。如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考验着我们的眼光、胆识、定力和智慧。
互联网治理,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中国人怎样应对、如何破解?请看长安剑“移动互联网的春天之治理篇”。